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上古史
History of Ancient China 
開課學期
106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系  
授課教師
閻鴻中 
課號
Hist2221 
課程識別碼
103 1041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共205 
備註
A(中國史)群組。
限學士班二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40人
外系人數限制: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62Hist2221_HAC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中國上古史是中國文明史的第一階段,涵蓋從文明起源到秦朝統一的諸多歷程。這門課將探討遠古文化(史前史,自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初期)、文明誕生與早期帝國(商周至春秋,或青銅時代)和文明蛻變(春秋戰國)三個歷史階段的內涵,加上先秦思想,共有四大單元。
包含多類型的專書、論文閱讀和史料導讀,以主題演講、專題報告和討論交錯進行。同時,也隨著上述學習歷程,配合進行基礎性的研究和寫作訓練。 

課程目標
一、以閱讀為基礎的互動式課程:每一單元有指定閱讀資料(專書、論文或史料),修課同學須在課前閱讀,完成小作業,然後參與課堂分享觀摩或分組討論。課前的準備、討論和課堂的主題演講或專題報告是互補的整體過程。因此,修課的同學要付出較多的準備,但同時也會獲得豐富的閱讀、思考、研究、寫作和傾聽、討論等的訓練。認真投入的同學,應能體會到知識的豐富樂趣。
二、跨學科的歷史視野:上古史在資料和研究方法上具有多學科的特質,適宜領略學科交會/交鋒時的趣味和啟發。除了特別倚賴考古學的史前史之外,不論是考察數十萬年的人類活動,或是數千年的文明興衰變動歷程,這些長時段的歷史視野都與環境史有著密切的關連;而早期文獻研究涉及的古文字學、古器物學、神話學,以及經、史、子學傳統,利於培養寬闊的人文學視野。
三、通史眼光與根源探討:上古史涉及文化、文明、國家、技術等諸多事物的起源與傳播,重視長時程歷史的通貫和變化,使得這一斷代史同時具有濃厚的通史意味。然而,對事物追本溯源的歷史情懷、知識態度及其迷思,也是上古史研究需要不斷反思的議題。 
課程要求
1.課前閱讀完畢指定讀物。
2.按時繳交作業。
3.分組討論課需出席並參與討論。(有七次分組討論課)
4.遭遇疑難或進階的問題,歡迎利用諮詢時間。
5.參觀博物館至少一次。(週六)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每週三 15:30~18:00 
指定閱讀
見各講次講義 
參考書目
1. 劉莉、陳星燦:《中國考古學:舊石器時代晚期到早期青銅時代》,三聯書店,2017
2. 黃銘崇編著,《中國史新論:古代文明的形成分冊》,臺北:聯經,2016
3. 許宏,《最早的中國》,科學,2009
4. 李峰著,吴敏娜等譯,《西周的政體》,北京:三聯書店,2010
5. 李峰著,徐峰譯,《西周的滅亡──中國早期國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機》(增訂版),上海古籍,
2017
6. [美]羅泰( Lothar von Falkenhausen)著,吳長青等譯:《宗子維城: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
西元前1000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》,上海古籍,2017
7. 楊寬,《戰國史》,臺北:臺灣商務,1997增訂版
8. 韓建業,《早期中國: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展》,上海古籍,2015

9. 宮本一夫著,吳菲譯,《從神話到歷史:神話時代.夏王朝》(講談社中國的歷史1),桂林:
廣西師範大學,2014
10. Gideon Shelach-Lavi, The Archaeology of Early China: From Prehistory to
the Han Dynasty,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5
11. 張光直、徐蘋芳主編,《中國文明的形成》,北京:新世界,2004
12. 張光直著,印群譯,《古代中國考古學》,遼寧教育,2002
13. 許宏,《何以中國:西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》,北京:三聯書店,2016
14. 胡厚宣、胡振宇,《殷商史》,上海人民,2003
15. [以]吉迪Gideon Shelach-Lavi著,余靜譯,《中國北方邊疆地區的史前社會:西元前一千
年間身分標識的形成與經濟轉變的考古學觀察》,北京:中國社會科學,2012
16. 童書業,《春秋史》(上海:開明,1947/臺灣開明,1969/上海:上海古籍,2003校訂本)
17. 顧德融、朱順龍,《春秋史》,上海人民,2003
18. 沈長雲、楊善群,《戰國史與戰國文明》,上海:上海科學技術文獻,2007
19. 祝中熹,《早期秦史》,蘭州:敦煌文藝,2004
20. 李學勤:《東周與秦代文明》,北京:文物,1984
21. 梁雲,《戰國時代的東西差別:考古学的視野》,北京:文物,2008
22. 楊建華:《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北方文化帶的形成》,北京:文物,2004
23. 滕銘予,《秦文化:從封國到帝國的考古學觀察》,北京:學苑,2003
24. 北京大學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編:《聚落演變與早期文明》,北京:文物,2015
25. 許宏:《大都無城——中國古都的動態解讀》,三聯書店,2016
26. 李學勤,《青銅器與古代史》,臺北:聯經,2005
27. 李學勤,《中國古代文明十講》,上海:復旦大學版社,2003
28. Li Feng, Early China: A Social and Cultural History, Cambridge, 2013
29. John Lagerwey,Marc Kalinowski, Early Chinese Religion: Part One: Shang
Through Han (1250 BC-220 AD), Brill(Leyden.Boston), 2009
30. 韓建業、楊新改,《五帝時代:以華夏為核心的古史體系的考古學觀察》,北京:學苑,2006
31. Brian M. Fagan著,方輝等譯,《地球人:世界史前史導論》,山東畫報出版社,2014
32. (加) Bruce G. Trigger (布魯斯·G.崔格爾)著,徐堅譯,《理解早期文明:比較研究》,
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4

33. 楊伯峻注,《春秋左傳注》(修訂本),北京:中華,2009
34. 范祥雍箋證,《戰國策箋證》,上海古籍,2006
35. 司馬遷著,(南北朝)裴駰集解、(唐)司馬貞索隱、(唐)張守節正義,《史記(三家注)》,
北京:中華,1959第一版/2014修訂本
36. 瀧川資言考證,《史記會注考證》,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,1933初版/翻印本/上海古籍
標點本(楊海崢整理),2015
37. 韓兆琦編著,《史記箋證》,南昌:江西人民,2004

38. 荊門市博物館編,《郭店楚墓竹簡》,北京:文物,1998
39. 馬承源主編,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》,上海古籍, 2001-
40. 甘肅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編,《天水放馬灘秦簡》,北京:中華,2009
41.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,《睡虎地秦墓竹簡》,北京:文物,1990
42.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,《里耶秦簡》,北京:文物,2012
43. 朱漢民、陳松長主編,《嶽麓書院藏秦簡》,上海辭書,2010

44. 杜正勝,《新史學之路》,臺北:三民,2004
45. 陳星燦,《中國史前考古學史硏究 : 1895-1949 》,北京:三聯書店,1997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作業 
50% 
隨週繳交,共五份。期中考試前至少交三份。(上傳到課程網頁的作業區。請留意各項作業繳交時限。) 
2. 
討論 
25% 
在上課第一節課進行。 
3. 
期末考試/期末報告(擇一) 
25% 
以下兩項擇一: 1.繳交學期報告一份。 第七週以前提出寫作構想,最晚在第十週前跟老師彼此確認作業方向。如果屆時無法確定或期末無法繳交,自動改採下一項評量方式。 2.參加期末考試。 在四大單元中自選兩單元考試。考試前一週公布試題;考試當天繳交後,參加課堂討論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3/02  課程介紹•導論(中國古代史學概說) 
第2週
3/09  【史前史】人種、食物與文化:採食生活與農業的萌芽(附:早期環境史) 
第3週
3/16  【史前史】早期「農業」社群:新石器時代早中期(第一節討論課) 
第4週
3/23  【史前史】中心文明與國家的形成:二里頭文化與夏朝之謎(第一節討論課) 
第5週
3/30  【早期帝國】商文明與周邊地區的文明化(附:現代中國考古學史、符號與文字) 
第6週
4/06  溫書假 
第7週
4/13  【早期帝國】西周文明:封建政體與禮制時代(附:西周金文與青銅器。第一節分組討論。) 
第8週
4/20  【早期帝國】陳昭容老師講:周朝的四至──文明與邊陲 
第9週
4/27  【早期帝國】春秋時代:霸政時代與華夏戎狄的分野 
第10週
5/04  【蛻變時代】歷史記憶與歷史敘事:詩經、尚書、春秋、左傳、國語、容成氏(附:中國古代地理與族群) 
第11週
5/11  【蛻變時代】戰國諸子的價值(討論課) 
第12週
5/18  【蛻變時代】戰國政治社會變革:與學術思想的對話 
第13週
5/25  【蛻變時代】春秋戰國時代的都邑、國家和華夏戎狄 
第14週
6/01  【先秦思想】歷史和神話的傳述和建構 
第15週
6/08  寶雞戴家灣西周青銅器的前世今生:海角天涯的解謎之旅 
第16週
6/15  【先秦思想】「自然」的異彩與迷離(附:術數與古代科學及人文思維) 
第17週
6/22  【蛻變時代】戰國至秦代出土文獻文物所呈現的歷史文化新貌 
第18週
6/29  .期末討論及期末考:古代文明與現代世界的對話